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说老家有什么好吃的,真没有。说有什么值得回忆的,倒真有。因为,在短缺时代,一块馒头也是难得的。

 

有一次,放秋假,我们一起去拾枣。同行的一位同学,我忘了他名字了。他是“三线建设”落在我们村的5450厂子弟。他早餐的馒头没吃完,装在口袋里,到了半晌,我们俩坐在红沙漫地的半山坡上。他把馒头给了我,我找了一颗最红亮的大枣,作为交换。

 

馒头的香味,三日不绝。

 

我最幼稚的弟弟,到石家庄看望80岁的老母亲,带了很多煎饼。老母亲给我和上海的老大,分别寄了一包。我收到之后,每天吃,用我三弟的话说是,当夜宵了。

 

好东西,要和人分享。我隆重地把煎饼推荐给家黛女士。她是山东青岛人,想必对蜚声海内外的山东煎饼是有经验的,然而,她吃了我们井陉煎饼之后说:比山东煎饼好。

 

我说比山东煎饼好,必定是有人反对的。山东人说,就不必争执了吧。

 

所以,井陉煎饼天下第一,或许是可信的。

 

煎饼,是记忆中的味道之一,能和煎饼一起,留在记忆里的还有:豆腐、粉条、豆渣饼和糕。糕,也叫枣糕,但在我们当地,就是这么叫的。我也沿用地方说法。

 

这几样食物,都只在年前作,春节吃。原因有二,第一,都是好东西,平时不得吃;第二,冬天农闲,有时间作,而这几样东西的制作,都颇费时间和人工。

 

我在农村长大,但,14岁就离开了。所以,从来没有成为主力,对农活包括农家饭,也不在行,仅能知道个大概。

 

我就写个大概,细致处留给专家和空想吧。

 

煎饼是粗粮细作的经典,在北方,几乎各地都作。原料大致有:小米、各种豆子、玉米和小麦,把这些原料放在水里长时间浸泡,软化,然后,在石磨上磨成浆,就可以摊煎饼了。

 

摊煎饼,是各家主妇的工作;在我家,就是我母亲了。我父亲大人,是中学老师,不会做饭,加之,他有一份重要的教育工作,家务活动对他来说,属于“君子动口不动手”的领域。

 

总记得,摊煎饼的时候,我母亲要整整忙一个通宵,在我们叫作小北屋的储物间,支起两口大鏊子,直径在60公分左右,一个人一边烧火,一边摊。等天亮了,我们要去上学了,她的工作也就差不多结束了。

 

摊煎饼,最要紧的是火。因为,煎饼非常薄,火太旺的话,上去就糊了;所以,摊煎饼用的柴火,是当地的一种白草,比麦秆细得多,据我估计,不到麦秆儿1/5吧。这样,火才柔和、均匀。此外,白草还是很好的造纸原料,我们县造纸厂就收白草,当时,一斤干白草2分钱,一百斤2元钱。

因此,白草也很紧俏。只是其茎、其梢是不够的,于是,我们割草的时候,连根也拔了下来。白草的根,叫毛毛儿疙瘩。显然,这是不可持续的。今年挖了毛毛儿疙瘩,明年可到哪儿去割白草啊。这是我小时候的一大心病:总担心,明年去哪儿能找到白草和毛毛儿疙瘩啊。因为,近处的山上,几乎被剃光了。你不挖,别人也会挖的。好在,我离开了老家,否则,光是每年去哪儿找毛毛儿疙瘩,就能把我愁死了。

 

煎饼最好吃的时候,当然是刚下鏊子。四周带脆,中间是软的,卷起来,什么也不加,不像山东人卷大葱,有各种食物混合的香味儿,还有茅草灰的味道,满满地塞一嘴,慢慢地吞咽,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妙。

 

第一次吃山东煎饼,是98年我一个人爬泰山。特地买了一份儿山东煎饼,心想,我们老家的煎饼都那么好吃,山东煎饼这么有名,应该更好吧。狠狠地咬了一口,真不咋地,但我又不能说。因为,中国人有一个名字叫说不得。山东还是一个盛产响马的地方,犯不着为了一口煎饼,被人打一顿,是不?

 

但,君子正名,十年不晚。我今天终于可以大声说出来,井陉煎饼天下第一。呵呵呵,也没多少人听见,我也不是大V。除非我有好几个亿,投钱拍一部电影,叫井陉煎饼侠。

 

言归正传—煎饼现吃的时间,毕竟是短暂的。一年只作一次,一次的制作时间,不会超过一天。一天吃个七八张,就不少了。

 

因此,煎饼的另一种吃法更常见,泡。

 

煎饼摊完之后,叠成四方块,晾干,然后摞起来,等到正月里,和另一种老家风味(音zuan,怎么写不知道,所以,用一个别字)篹菜一起吃。

 

篹(音zuan)菜,就是大烩菜,和东北乱炖差不多。不过,没有那么乱。主要有三样:豆腐、粉条和白菜,奢侈的话,会有若干带皮的五花肉。大铁锅咕嘟咕嘟,加了酱油醋,汤色鲜亮,香气满屋。

 

煎饼掰两半,放在碗底,滚烫的菜汤一冲,加上豆腐白菜粉条五花肉荟萃的井陉大烩菜,正月初二到初五,就吃它了。

 

为什么没有初一呢?因为,初一吃饺子。

 

不过,对重体力劳动者而言,烩菜泡煎饼是吃不饱的。有干粮,作烩菜之前,会在笼屉里蒸上干粮,有馍、豆渣饼儿和糕。烩菜泡煎饼,就豆渣饼、糕,或者馍馍,是我记忆中的美食,也是中国北方农村正月里千年以来的主食了。

 

记忆是美好的,特别是食物,在回忆里永恒,挥之不去。

 

 

2022年6月24日星期五;

北京,家中。

谨以此文怀念远去的故乡。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刘云枫

刘云枫

154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

刘云枫,1965年10月出生,汉族,河北省井陉县人。天津大学工学硕士,北京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。以科学思维,阐释社会、历史与文化。现任职于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