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经济学老是入侵其他学科的地盘,使经济学有了“经济学帝国主义”的坏名声。不过,在我看来,成本最小化或许是自然界和人类遵守的不多的共同法则之一。
 
在语言学中,也能看到“经济规律”在起作用。
 
例如,最常用的单词,其发音一定是最短的。“I”,使用频率最高,也最短。常用词,音节都不长。换言之,单词的长度,是与其使用频率成反比的。越长的单词,使用概率越低,也越生僻。因此,鄙人可以提供一个背单词的技巧:太长的单词,就不要背了,因为使用的概率非常低。
 
此是其一。
 
另一种降低表达成本、提高语言效率的方式是,在对话中会经常使用默认项。
 
举例说:两个学生去教室,一先一后。先到的进了教室,见空无一人,就对身后的人说: 嘿,一个人也没有。
 
此时,要是你遇到一个杠精,他会很得意地反问:你不是人吗?谁说一个人也没有。
 
这是典型的杠精,屡见不鲜。
 
这个例子中,有一种情况隐含着,即:你和我一起来的,你是知道我存在的。所以,在我的表述中,就不包括我了。
 
这是语言进化中,为了“经济”而忽略掉的默认选项,不是悖论。
 
杠精之说,无知而已。遇到这种人,三十六计走为上。
 
两人进了教室,你可能得意于来得早了,一边擦桌子,一边自言自语:今天早哎,没人。
 
此时,默认项变了,不是你自己,而是你们两个人。“没人”,是说除了你们两个之外,其他人一个也没有。
 
默认,就是不言而喻,人所共知。特地指出来,乃蛇足,多此一举了。
 
在微信圈,我发了一帖子,说:四川人好吃辣椒。
 
一位朋友和我说,大部分四川人好吃辣椒,少部分不好吃辣椒。为了严谨,我应该修改一下我的表达。
 
我说:不可以。
 
为什么?
 
还是默认的问题,同时,也是语言的模糊性所致。
 
或者说,以自然语言实现精确表达,是不可能的。反过来,追求精确表达,只会带来繁琐和低效,并不能增加精确性。因为,和无限之现实可能性相比,再多的言辞,也在有限的定义域之内。
 
还说川人吃辣椒——“大部分四川人好吃辣椒,少部分不好吃辣椒”,就严谨了吗? No。
 
“大部分”是多少?是90%? 还是80、70、60和51? 很显然,“大部分”也是模糊不清的。如果“大部分”连续的话,则取之不竭,趋于无限。
 
事实上,默认项远比我们想到的,更多。只是由于太过平常,反被忽略了而已。
 
两人早上见面,A说:天气好差,雾霾使我不能呼吸。
 
A的表达中,隐含着:此时(仅限于此时)、在我活动范围内(仅限于此),空气质量很差,PM2.5超标,所以,我不能呼吸。
 
可是,没有人会这样说:今天这个时候、望京这个地方,我的视力范围内,PM2.5含量101,我感到比平常呼吸更困难了。当然,这是我一个人的感觉,不一定准确,也不代表你。你也许感觉挺好的。
 
没有任何人,会这么说,因为,不经济;你那么说,别人只会认为你不会说人话;因为,人话当中有很多默认项,是无需明言的。不明言,是正常的;明言,是反常的。
 
然而,我们不会忘记,在雾霾纷争中的“反方观点”。
 
“你不能呼吸?不呼吸怎么还活着呢?”
 
“你说空气不好,你有证据吗?没有证据,就是喷子。”
 
“你说中国空气不好,是何用意?”
 
“我也在望京,我呼吸很顺畅啊!”
 
“空气不好吗?你没看见怀柔的蓝天吗?”
 
“北京昨天还有蓝天呢!”
 
“说北京空气不好,哪儿空气好,你去哪儿啊!”
 
“说北京空气不好,你有资格吗?你为北京空气改善做了哪些努力了!只会抱怨,抱怨能解决问题吗?”
 
“你没看见全国上下,都在治理雾霾吗?那么多人的努力,你看不到吗?”
 
B说:我不能发表意见。不是因为雾霾说不出话,而是因为胡搅蛮缠的人,太多了。
 
再举一个默认项的例子,结束本文。
 
有一天,在楼下,遇见小两口拌嘴。原因是,小媳妇发现自己忘戴帽子,头发又乱,担心自己的形象不好,要回去拿帽子。
 
小丈夫不想耽误时间,就说:一会儿就回来了,不用戴了。
 
小媳妇说:不戴帽子,不好看。小丈夫说:没人看你啊。
 
小媳妇说:你不是人嘛!这样的对话,不胜例举。
 
问题在哪儿呢? 谁对谁错呢?错在小媳妇。
 
因为,在该场景中,对话的两人,即丈夫和妻子是默认值,是无需声明的;两人是一体的,是同一方,其他人是另一方。“人”指代的是两人之外的其他人。
 
小媳妇否认了这一默认值,是强词夺理。看似立于不败之地,但,这是对语言表达中的“经济性”的否定,是要不得的。
 
2020年12月14日星期一,21:45
北京,望京
话题:



0

推荐

刘云枫

刘云枫

154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

刘云枫,1965年10月出生,汉族,河北省井陉县人。天津大学工学硕士,北京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。以科学思维,阐释社会、历史与文化。现任职于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