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类比推理属于逻辑范畴,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,两者本来井水不犯河水。
然而,国人有一个不好的传统,就是不分类。
于是,比喻甚至不恰当的类比,都被当作是证明的方法之一,且流布甚广。
一个极为经典的例子,是辜鸿铭对中国一夫多妻制的诡辩。
一外国妇女问他,为什么中国男人可以娶好几个女人。辜鸿铭答:一个茶壶,配四个、六个或者更多的茶杯,不是很正常吗?
在辜鸿铭看来,男人是茶壶,女人是茶杯。
辜鸿铭忘了在母系社会,一个女人是可以有好几个丈夫的。到底谁是茶壶?谁是茶杯呢?
辜鸿铭的类比,不足为信。因为,比喻是不能作为证明的。
2
作为一种修辞手法,比喻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信息表达和传递中的成本。
对此,古代的诡辩家之一惠施有非常精辟的认识。
据《说苑·善说》的记载:
有人对梁王说:惠施这个人啊,说事情善于用譬喻。您要是让他不用譬喻,他就不能谈论问题了。
梁王说:好。
第二天他见到惠施时说:希望先生谈论事情的时候,请直接说吧,不要用譬喻了。
惠施说:有人不知道弹弓是什么东西,问:弹弓的形状像什么?回答是:弹弓的形状像弹弓。能说得清楚吗?”
梁王说:说不清楚。
惠施说:要是改成:弹弓的形状像弓,用竹子做成弦。现在能明白了吗?”
梁王说:能明白了。
惠施说道:谈论问题,就是要用所知道的东西来譬喻所不知道的东西,从而让人知道。现在大王说‘不要用譬喻’,那么就不行了。”
梁王说道:是。
比如,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,没有见过、也不知道什么是雪;一个北方人如何将雪是什么告诉南方人呢?
可以说:燕山雪花大如席。
这是玩笑,是为了蹭冬奥会这个热点。
实际上,如惠施所言,要让南方人明白雪,你需要找到一种南方人熟知的物事,帮助南方人以已知推想未知。
可以说:雪,像糯米粉一样。
这样,即便没有见过雪,南方人也能想象雪的大概。
3
什么是类比?著名思想家庄子有一个十分精彩的例子。
庄子是大思想家,但生活窘迫。有一次,他去找一个朋友借米。
朋友说:你来得正好,我刚要出去要账;等我要回来,就借给你几斗米。
庄子很为难,因为,他已经没米下锅了。古代不像现在交通便利,出去要账,一走就可能十天半月的。等朋友要账回来,庄子一家恐怕都饿死了。
庄子到底是高人,也不直说,他给朋友讲了一个故事:昨天离家赶往你这里的路上,我听到呼救的声音。我到处看,也没找到这声音的来处。最后,在路边一道积水的车辙里,我发现了一条快要干死了的小鱼,在那里呼救。
我问它:小鱼啊小鱼,你怎么成这样了?
小鱼回答:我从东海而来,现在快要干死了,你能不能弄一桶水来救救我啊?
我说:你要水啊?这好办,你等着,我现在就去见吴越的国王,让他们堵住西江的水,然后,把西江的水引来迎接你回东海,好不好?
小鱼听了,生气地对我说:我快干死了,只要一桶水就能活下去。照你的打算,到西江水来的时候,你还是到卖干鱼的市场来找我吧。
听到这里,庄子的朋友羞得脸通红,赶快叫家人给庄子装米。
庄子的类比,恰当又直接,使得借米人无可逃避。
庄子和小鱼,最大的共同点在于都是生命。因为是生命,所以,鱼儿离不开水,庄子及其家庭离不开粮。
4
类比推理可用一个公式表示成:
A类对象具有属性:a、b、c、d;
B类对象具有属性:a、b、c;
所以,B对象也可能具有d属性。
类比推理的一个成功应用,是惠更斯以声波类比光波,从而,揭示了光的波动性。
在《论光波》一书中,惠更斯写道:
我们对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所知道的一切,可能会导致我们理解光传播的方式。声音是借助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,向声源周围的整个空间传播的。这是一个空气粒子向下一个空气粒子逐步推进的一种运动,而因为这一运动的传播,在各个方向是以相同的速度进行的,所以,必定形成了球面波。
他们向外越传越远,最后,到达了我们的耳朵。光,无疑也是从发光体通过某种传递媒介物质的运动而到达我们的……象声音一样,它也一定是以球面波的形式来传播的,我们把它称为波,是因为它类似于我们把石头扔人水中时所看到的水波,我们能看到水波好象在一圈圈逐渐向外传播出去,虽然,水波的形成是由于其它原因并且只在平面上形成……。
惠更斯之类比,如一道闪电,闪烁着天才的光辉。然而,成也类比,败也类比。类比思维把惠更斯引入歧路,让他犯了一个天才所犯的天大错误。

如表,惠更斯认为,声波的所有属性光也有。声波是通过空气分子之振动,引起下一个空气分子的连锁反应,向远处传播的。即:空气是声波的介质,没有空气,声波就没法传播了。所以,在真空中声音是无法传播的。
但,光在太空中也能传播。这就意味着,太空中必然存在着一种传播光的介质,为此,以太就产生了。
现在,我们知道,以太是那个时代的科学家,包括惠更斯在内,为了解释光在太空中传播而臆造的一种物质。子虚乌有,纯属虚构。
古人是善用类比推理的,如以君臣类比父子。
以君臣类比父子,荒谬之处在于:父亲是希望儿子来继承家业的,儿子是未来的希望,是一个种族血缘和事业的延续。父子的利益,根本上是一致的。君臣岂可类比父子?因为,皇位是要传给太子的,大臣是皇帝的辅助,也是太子的辅佐。要是你想得到皇位,就是谋反。在这个意义上,君臣之间的关系,是敌对的。因为,对皇位构成最大威胁的,正是皇帝身边的大臣;越是近臣,威胁越大,皇帝对你越不放心。
要是君臣、父子不能类比,则家国同构的设想,也就泡汤了。
要是家国同构不成立,儒学之“修齐治平”链条,恐怕也难以为继了。
5
综上,类比推理可用,但要慎之又慎。
如何保障类比推理的正确性呢?
其实,也很简单。类比类比,是一个类,才可以比;不是,就不要比。
换言之,同类比较,还是安全的。
但,要是跨界、跨类,就不保险。孟子所谓“人性之善犹如水之就下”,就是一个笑话。人性和流水,跨度太大,根本够不上。
比喻就不同了——比喻,要想象力;有想象力的比喻,能给人营造一个无与伦比的虚拟空间,如元宇宙。
苏大学士之“若将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”,何等美妙,不可言喻。
不过,比喻就是比喻,比喻不可以作为“呈堂证供”——因为,类比推理是求真的,比喻是求美的。美和真,不可同日而语。
0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