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1. 引子

中国的古代工程,赵州桥最有名了。不是最,也是之一。为什么?因为,小学课本里有。

当下,9年制义务教育已经普及。凡上过小学的,没有人不知道赵州桥。那是中国古代工程奇迹,是中国人的骄傲。

我老家在河北井陉,距赵州桥所在的赵县,不远。可是,我没去过赵县,也没见过赵州桥。对赵州桥的印象,还是小学课本里的彩色图片,但并非实景,而是渲染之后的。

前一阵,看CCTV 9记录频道。一个木作手艺人,要做一个微缩赵州桥模型,特地去拍赵州桥。偶然发现,赵州桥拱券的石块之间,居然有铸铁燕尾榫串联。

对美丽的女人,有一见钟情的。对赵州桥,我是一见就起了疑惑:赵州桥的铸铁燕尾榫,有用吗?是不是画蛇添足呢?

2. 归纳法之应用

赵州桥在中国之所以有名,是因为它的拱券结构。中国古建筑,都是土木工程和梁架结构;不像西方,从古希腊开始,多是石材,然后,古罗马利用混凝土,构建了许多大跨度的宏伟建筑,如万神庙、圣彼得大教堂、百花圣母大教堂等。这些气势磅礴的古代建筑,无不以结构复杂、造型优美、力学性能优异的拱券,令人瞠目。

于是,对抗西方拱券技术的重任,就落到了赵州桥的肩上。中国的宫殿、寺庙、民居,都是木材梁架结构,但是,我们有桥啊。赵州桥就是石拱桥。

为此,无论在中国建筑史上,还是桥梁史上,赵州桥的地位都是独一无二的。因为,它以一己之力填补了中国古代石拱券技术的空白。

赵州桥的其他特点,我就不赘述了。如果你不知道,那就是你没上过小学,是你没文化。

但,当我一眼瞥见赵州桥石块之间的铸铁燕尾榫,马上就掠过了深深的疑问:为什么要铸铁燕尾榫呢?没用啊。

我不是专业人士,更不是专家,我如何判定这个燕尾榫没用呢?

且看,全世界的石材拱券结构,都没有赵州桥那样的铸铁燕尾榫。

第一,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拱桥——阿尔坎塔拉桥

阿尔坎塔拉桥在西班牙境内,是著名的旅游景点,因为,它是世界公认现存最早的石拱桥。阿尔坎塔拉桥是六孔半圆形石拱桥,桥跨径(m)分别为13.8、22.6、27.9、28.2、22.5、13.5。
阿尔坎塔拉桥比赵州桥,早了将近6百年。桥高72米,花岗石桥墩,有9.15m见方,用重约8吨的大型拱块砌筑,几乎不用砂浆,无装饰。

图1可见,没有铸铁榫卯。


图1   阿尔坎塔拉桥照片

第二, 法国境内、古罗马建造的加尔桥

加尔桥位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尼姆城的东北部,公元前1世纪建造,用于向古罗马大都会尼姆城提供清洁的饮用水。加尔大渡槽让尼姆市的居民在两千年前就用上了自来水,其宏伟的高度,完好的保护和壮观的桥拱使它成为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的古代渡槽。

图2   加尔桥之一

图3  加尔桥之二

为了让读者看得清楚,插图并没有取加尔桥全图,而是一个局部放大图。由图清晰可见,加尔桥的石块之间,没有任何连接件。

有三点要注意:第一,加尔桥建于公元前1世纪,比赵州桥早了6百多年;第二,加尔桥是一座多功能桥,上层是引水渠,中层可以通行双轮马车和行人;第三,加尔桥是多个拱券,且是三层的,桥高50多米,桥长300米,规模和技术复杂度,都远在赵州桥之上。

第三,卢沟桥

卢沟桥几乎是与赵州桥齐名的。在茅以升先生撰写的《中国石拱桥》一文中,卢沟桥排在赵州桥之后。因为,就年代而言,卢沟桥大大晚于赵州桥。

由卢沟桥之照片,也不难看到。卢沟桥的拱券之间,也没有任何连接,只是石块的直接堆叠。

图4  北京卢沟桥

第四,湖南罗水女子桥

石拱桥并不鲜见,百度一下,古今中外,石拱桥不计其数,然而,没有一座桥,在拱券之间使用铸铁榫卯的。

下面,是湖南罗水的女子桥。因为,照片极为清晰,甚至将桥面下的石块之间的关系都拍清楚了,所以,我取了其中两张。

图5  湖南罗水女子桥之一(图片来自网络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64de25fb0102vtdg.html)

图6 湖南罗水女子桥之二图片来自网络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64de25fb0102vtdg.html)

除去拱桥,我们还可以找到更多的石拱门图片。无一例外,没有哪一个拱门,在石块之间打燕尾榫。为什么?因为,根本不需要。

图7武冈邓家铺老祠堂石拱门(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51ec9abf0102wesy.html)

图8  国外的一张石拱门照片

图9  婺源古村落石拱门

图10  修复之后的赵州桥

充满智慧的隋朝工匠李春和古代劳动人民,为什么要在石拱桥上打铸铁燕尾榫呢?真是一个难解之谜!

一种解释是,铸铁燕尾榫虽然不是必须的,即没有它也行,但是,有了它更好,能起到增加强度、延长桥梁寿命的作用。

可是,这一解释,经不起推敲。因为,古罗马的加尔桥,比赵州桥早了6百多年,至今巍然屹立,没有任何衰败、老化的迹象。1958年,加尔桥遭遇千年一遇的洪水,水位都到了加尔桥的第二层桥面,加尔桥依然纹丝不动。足见,没有铸铁燕尾榫,加尔桥的强度已经是2千年不倒了。石头的寿命,是永恒的;拱桥的受力特性,使其压力越大,连接越紧密,越牢固,除非基础松懈、垮塌,石拱桥是垮不掉的。

从1933年梁思成拍摄的照片,也可看出,“岌岌可危”的赵州桥,只是桥面的破损,以及副券的剥蚀——是从侧面剥落的,而不是从上面压塌的。尤其是其主体拱券,完好如初。

图 11  1933年的赵州桥(梁思成拍摄)

如果,铸铁燕尾榫是一种延长桥梁寿命的技术革新的话,为什么赵州桥之后的所有古代桥梁,没有一个采用这种技术呢?显然,铸铁燕尾榫既不是必须的,也不是一种优化技术。

剩下的可能性,只有一种,即:铸铁燕尾榫是一种装饰,为了美观。

这就更讲不通了。

装饰装饰,是面子工程,且,只要在面上,就够了,不可能将燕尾榫嵌入得那么深。深入到内部,谁也看不见,就失去了装饰的意义了。为了好看,当然要让人看见,看不见,就不是装饰,而是功能性的。

本来质朴、单纯的拱桥,如彩虹初现,加上两圈燕尾榫,好像两道伤疤一样,实在难看。因此,装饰一说,颇不成立。

功能上不需要,装饰则适得其反。赵州桥上的铸铁燕尾榫,果真成了画蛇添足了。

由于拱券自重和桥上载荷的作用,拱石之间只有越来越紧一个趋势,两块石头之间,也只有沿着圆弧切线方向的压力。可是,燕尾榫之形状是两头大中间粗,显然,是为了防止两块石头脱钩的,防止两块石头的间隙越来越大的,而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。

图12  梁思成与赵州桥

3. 未尽之言

赵州桥在中国科技史、建筑史和桥梁史上,都有无可替代的地位。

可是,却没有一个人追问,为什么赵州桥的拱石之间,要打铸铁腰铁。

对此,古人没有解释。古人有时代的局限,这是不能苛求的。

桥梁专家茅以升,也没有解释。在《中国石拱桥》一文中,他只写了赵州桥的长处,对腰铁的存在及其作用,未置一词。

建筑史家梁思成,亲自测量了赵州桥,拍摄和绘制了详尽的图片,然而,对铸铁燕尾榫,也没有留下任何评述。

但是,无可回避的是,全世界的石拱桥、拱门,无论早于赵州桥的,还是晚于赵州桥的,无论拱券之跨径大小,也不论是圆弧形、抛物线,或是其他形制,都没有采用铸铁燕尾榫的。

这是我写此文的用意所在。但愿,我是庸人自扰了。

略一反思,不对啊。作为中国古代技术的典型代表,赵州桥的优点,肯定是要被充分挖掘,并反复宣扬的。比如,赵州桥的腹拱(主拱之上的副拱,加尔桥三层拱券,不知道算不算减轻桥身重量的技术,但是,赵州桥的腹拱,算是中国古代工匠的一大创新)。对此,中国人宣称:赵州桥采用的腹拱技术,比欧洲早了好几个世纪。

要是腰铁真有用的话,中国有识之士的慧眼能发现不了,这一赵州桥独门秘籍能不名扬四海。中国人一定会自豪地昭告天下:赵州桥的铸铁榫卯技术是中国原创,领先欧洲,而且,领先的不是几个世纪,而是1千5百多年。尤其是,这一领先还会不断扩大,直到无穷。因为,迄今,欧洲石拱桥也没有使用腰铁的。

这样一想,或许我们就明白了,为什么茅以升、梁思成这样的大家,对赵州桥的腰铁视而不见,且一言不发了。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刘云枫

刘云枫

154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

刘云枫,1965年10月出生,汉族,河北省井陉县人。天津大学工学硕士,北京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。以科学思维,阐释社会、历史与文化。现任职于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