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我大肆反孔反儒时,有人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:你看,台湾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,且,是相对好的一部分。怎么人家就不反孔、反儒呢?人家还把孔子生日当教师节呢!看来,你反孔反儒是反错了。

 

当此时,我就不说话了。不是我信奉“沉默是金”,实在是,一言难尽。

 

下个月,要去台湾了。本来,从台湾回来再写这篇短文,应该更有说服力。但我偏不,我就现在写,我就是想告诉那些不明事理、不会思考的人,有些事情,并非亲自经历才能懂,有些道理“隔岸观花”,也能看得真切。

 

今日台湾,简单言之,三种文化并立,并各自在不同领域发挥决定性作用。即:西学为根基、佛学为良心、儒学为仪表,也就是,西方的政治文明,以及自由、平等、博爱的普适价值,主导台湾的政治领域;佛家之仁爱、慈悲、众生平等和看轻、看淡物欲,主导着人的信仰和精神世界;儒家之彬彬有礼,待人谦和,起居有度,日用有常,规范着人们的日常行为,并在家庭伦理方面,发挥着古已有之的作用。

 

台湾政治,让某些人说是笑话,可事实上,民主社会之政治,本身就是一种高级娱乐。两党论辩,绝对不会比相声逊色。在议会,马英九像个孙子一样接受质询——君王乎?朕即法律乎?陈水扁“前总统”,在台上,即被起诉,下台就蹲班房——“刑不上大夫”乎?马英九开国民党大会,和大家一起吃盒饭,其女朴素如邻家女;马英九至今仍然住在普通公寓里,“天子九乘九鼎九簋”乎?在野党、反对党带领大批民众,每天围着总统府,大骂总统和政府官员,办事不力,“父母官”乎?公仆乎?

 

政治领域,有儒学的影子吗?没有,一点也没有。要说有,就是儒家落寞的背影——儒学已经从政治领域,彻底褪色。只留下帝王曾经的背影,在博物馆默默地接受众人之回味。

 

儒学从来没有涉及人类的终极问题:生死。这就为佛家、道家、基督教、伊斯兰教留下了大片空白。而对中国人而言,最早接触、也最容易接受的,自然是佛教。历史上的中国,儒家常常凭借其政治权力,对佛家大加污损、排挤、挞伐,甚至毁灭。但,此一时彼一时也,如今之台湾,人人平等,宗教信仰自由,儒家从政治领域失势之后,无所凭借,其学理、智慧根本不足与历史久远、博大精深之佛学相抗衡,信仰和精神世界之大陆,被佛家以及其他宗教占领,是不言而喻的。

 

在国内也风靡的星云大师,不是在推行“人间佛教”吗?佛教的足迹,已经遍布台湾城乡的每一个角落。比起大陆,佛教和寺庙依然躲在深山人难识,不可同日而语。精神世界,儒家是佛家的对手吗?

 

儒学,只留下一块根据地:家庭。其实,这也是儒学的根本。从儒学出现,一直到其繁盛,其研究的范围,始终没有超出家庭和伦理的圈子,只是,古人不懂,将其不适当地扩展到国之领域。此外,儒家很注重外在的礼节,比如待人接物,言谈举止,三拜九叩、磕头作揖等等,不厌其繁。这些表面文章,对任何一个社会,也是要的。今日台湾,儒学也只是在这些方面发挥作用。至于,将孔子生日选为教师节,仅具象征意义。因为,别说大学了,小学课本里,能有多少内容是孔夫子和儒学留下来的呢?少得可怜,少得让人想不起来,少得让人不忍提及。

 

台湾之儒学,大致如此。如此儒学,还需要反吗?今日台湾,是儒学主导下之中国吗?不是。既然不是,反什么儒学吗?所以,台湾肯定不会反儒的。哪一种潮流主导,并给社会带来了不好的影响,哪一种潮流才应该被全社会所反对。儒学,早已不是台湾社会之主流。

 

这一点,反对我并提倡儒学的人,想想明白。

 

为什么在中国大陆,反对儒学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呢?为什么凡是提倡儒学的学者,都会被我毫不客气地批判、乃至谩骂呢?因为,今天的中国,并没有走出儒家的影子。儒学,依然像今天的雾霾一样笼罩着中国的天空——政治、经济、社会,无一例外。

 

一个例子,足以证实。——“庆丰包子铺”中,习总坐过的椅子、用餐的桌子,被收藏了——这是御用的,御用的,别人就不能再用了;习总套餐,风靡京城;民众争先去习总用餐的包子铺瞻仰。还有主流媒体,于本次事件的诸多解析,可谓罄竹难书。试想马英九吃包子,会是什么景象?会有如此待遇吗?

 

因此,台湾之不反儒,并不能证明大陆反儒是错的。广而言之,美国、欧洲甚至日本,也都不反儒,也都供着孔子。但,这同样不能成为国内挺儒派的理由。因为,民主国家的根基,绝不是儒学可以动摇的。儒学在他们那里,只是一个不同文化的点缀,无关大局,更无碍大局。

 

反与不反,不是关键。关键在于为什么反和反什么?今日中国,必须反儒,因为,儒家这个帽子太大了,遮住了中国的一切,也阻碍了中国走向民主化的进程;将来成了台湾,何必反儒?反儒的意义何在呢?

 

 

2014224日,1300,星期一

北京,望京家中,雾霾橙色警报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刘云枫

刘云枫

154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

刘云枫,1965年10月出生,汉族,河北省井陉县人。天津大学工学硕士,北京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。以科学思维,阐释社会、历史与文化。现任职于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。

文章